为了“折翼雏鹰”再起飞——宿迁市迅哥有约社工服务中心“扶苗工程”探秘
本网 徐小芮
“我考上理想的大学了!”“我在公司成为一名主管!”“我学习美发技艺了!”“我又回到学校上课了!”“我的文身彻底去掉了!”两年来,宿迁市迅哥有约社工服务中心10名核心成员不断收到令人欣慰的信息。在这背后,是457个几乎坠入深渊的少年人生被稳稳托住,重新照亮的光明。
中心阵地一角
未成年人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面对因一时失足触碰法律红线的“折翼”雏鹰,他们被称为“罪错未成年人”,如何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迷途知返,重新振翅?在中国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实践中,一支新兴力量:司法社工——正以“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专业与温情,编织一张看不见的救赎之网。他们既是心理疗愈师,又是家庭调解员;既是法律引路人,又是社会支持者。宿迁市迅哥有约社工服务中心以“出道即出色”的答卷予以佐证。
迅哥有约社工中心成立场景
2024年度,“迅哥有约·扶苗工程”上榜《江苏省社会组织“幸福民生”优秀案例》;2025年6月18日,江苏省关工委张连珍主任在宿迁调研时来到“迅哥有约”,听取了全国最美志愿者、宿迁最美党员、宿迁市迅哥有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陆迅的汇报。张连珍盛赞陆迅身上体现了“孺子牛、老黄牛和垦荒牛”的“三牛精神”,并邀请陆迅7月16日在全省关工委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分享成功做法。多名省政法、公安、检察机关主要领导莅临迅哥有约社工服务中心调研,充分肯定工作成绩,指出要“及时总结经验,努力为全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供实践样本。”
走进红色教育基地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过去,对罪错未成年人的处理往往陷入“一放了之”或“一罚了之”的困境。家庭管不住、学校不敢管、社会难以管,导致部分孩子在不归路上越滑越远。如何打破这一僵局,实现真正有效的教育、感化、挽救?宿迁市的回答是:创新机制,专业介入。2023年8月,在宿迁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一家名为“迅哥有约”的社工服务中心正式成立。
走进德育基地
迅哥有约司法社工与政法、关工委、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等多部门力量紧密携手,以专业赋能、用耐心浇灌,为失足未成年人精心铺就了一条通往希望的重生之路。每一次引导、每一堂课程、每一次帮扶,都在为少年们的人生重启注入温暖而坚定的力量。让他们在关爱与规范的双重护航下重拾人生方向,真正实现“扶正少年路,启航新未来”。两年来,中心以宿迁市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中心为阵地,联动多方力量,探索出一条名为“扶苗工程”的科学帮教矫治路径,已经让457名迷途少年成功“上岸”,390名涉法涉罪未成年人在考验期表现良好,再犯风险显著降低,限期有效转化率达94%。其中260人重返书香校园,90人叩开初、高中、大学之门,108人走上了凭技艺奋斗人生的工作岗位。58面锦旗和五百多封感谢信,无声地诉说着一个个家庭重获新生的喜悦与感激。这惊人的转化率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秘密?让我们一同走进“迅哥有约”,探秘“扶苗工程”的初心、匠心与暖心。
开展普法宣传
新招迭出打造高质量帮教体系。迅哥有约社工服务中心紧扣“服务”开启帮教矫治罪错未成年人的向阳门扉,全方位帮助他们纠正纽错了的“人生第一粒纽扣”。以宿豫区千鸟园广场的爱心驿站“小木屋”为基地,链接华夏孝善博物馆、宿北大战遗址公园、文明交通体验站、消防安全仿真室等教育设施,用“小站点,大满格;小切口,大突破;小体量,大能量;小相约,大撬动;小作为,大格局;小风采,大情怀;小设施,大幸福;小目标,大愿景”的“八小八大”为推手,提升引领、感化工作品位;创新开展未成年个性化“法治生日”仪式活动,以12岁、14岁、16岁、18岁为重要年龄节点,以独特方式为处于上述年龄段的孩子们举办专场法治宣传活动,彰显对孩子们的关爱与尊重,使他们感受到法律的温暖与陪伴。同时,就法律法规中对不同年龄段的权利义务开展宣传教育,使在校学生都能过上属于自己的“法治生日”,实现法治教育的“精准滴灌”。目前已有20000余名在校学生参与活动,无一人违法犯罪。对罪错未成年人开展“法庭旁听·警醒自省”矫治活动,通过近距离观摩庭审,帮助旁听人员深刻理解任何形式的违法犯罪行为(包括诈骗、帮信、盗窃等)都必将受到法律严惩,破除侥幸心理,明确犯罪红线不可触碰;通过以案释法培育旁听人员对法律的敬畏之心,帮助他们厘清自由与权利的边界,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深入剖析诈骗话术套路和心理操控手法,增强对网络陷阱、不良交友诱导的识别能力和抵御能力。这种“以案为鉴、以法明理”的教育方式,不仅让法治意识入脑入心,更在旁听人员心中种下了遵纪守法的种子,实现了从“不敢犯”到“不愿犯”的思想转变。
全省典型经验交流推广
两年来,迅哥有约社工中心紧紧围绕下好找准目标“先手棋”、做好方案“谋划棋”、整合活动“资源棋”、精彩学习“内容棋”、突破帮扶“困境棋”、全力确保“安全棋”、有始有终“闭环棋”这“七盘棋”有声有色开展工作,以新思维新举措新渠道不断拓展转化罪错未成年人工作内涵、提升工作质效。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陆迅说,找准目标就是紧扣青少年“德智体美劳” 全面发展,“先手棋”是首先要倾听群众呼声,抓住最需要关爱的“关键点”做实事办好事;方案“谋划棋”是“不打无准备之仗”,无论是为一个孩子赋能还是开展一场主题活动,都要精心做好方案;整合活动“资源棋“”是切实呼应孩子心声,调动各方力量提高活动质量;精彩学习“内容棋”是做好沉浸式、互动式和竞赛式学习;突破帮扶“困境棋”是因人制宜对罪错未成年进行“拉手结对”“微心愿速达”帮扶,不搞“蜻蜓点水”“到嘴不到肚”表面文章;全力确保“安全棋”是以普法宣传为重点,全方位强化孩子的“大安全”意识;有始有终“闭环棋”是建档立卡,规范化做实做细关爱工作每一个脚印的留痕和每一人转化成长的剪影。推行“6+6+X”工作体系,第一个“6”是六进,即进警示基地、进公安警营、进爱心企业、进红色基地、进最美乡村、进爱心基地;第二个“6”是六送,即提供法律宣讲、心理辅导、技能培训、公益活动、经济救助、义诊服务;“X”即开展好人好事系列主题实践活动等,建立“一人一策、精准干预、衔接管控、跟踪关爱”工作机制,综合研判未成年人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现实表现等多方面因素,因人制宜采取关爱、预防措施,切实提升工作精准性、实效性。迅哥有约司法社工通过多种途径,整合多方资源,多管齐下,来矫正罪错未成年人的错误认知和不良行为,协助他们提升法律意识和对法律的敬畏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就业观,顺利的回归家庭和社会,用自己实际行动换来公安和检察机关的宽大处理。
当事人赠送锦旗
构建“三位一体”的护航新机制。司法社工的“专业力”、志愿者的“陪伴力”、“五老”的“引领力”,三力汇聚,形成了优势互补、层层递进的帮教网络,为迷途的“幼苗”构筑起一道坚固而温暖的防护墙。中心的核心力量是一支专业的司法社工队伍。他们并非简单的志愿者,而是具备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专业背景,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心理咨询师”、“中高级社工师”。他们负责对接检察院、公安机关的委托,对每一个孩子进行科学评估,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帮教方案,并全程跟踪辅导,是帮教过程的“专业设计师”和“首席执行官”。爱心志愿者温情陪伴。 “迅哥有约志愿者协会”汇聚了来自道德模范、大学生、机关干部、企业白领、退役军人等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他们以“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形式,成为孩子们的“知心哥哥姐姐”、“临时爸妈”。他们的作用是为孩子们提供课业辅导、兴趣培养、生活关怀,用持续的陪伴弥补缺失的情感支持,重建他们对社会的信任。“五老”人士余热生辉。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组成的“五老”队伍,是“迅哥有约关工站”的重要力量。他们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威望。他们通过讲述革命故事、分享人生感悟、传授传统技艺,对孩子们进行思想引导和道德教化,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扣好人生的“修正扣”。
精准与浸润——践行“滴漫结合”的矫治新路径。迅哥有约司法社工严格按照国家出台的《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服务规范》,对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中的不良行为干预、严重不良行为矫治教育、合适成年人、社会调查、帮教、被害人保护救助、家事案件观护等7项服务的流程与内容精心操作。罪错未成年人普遍存在认知水平低、成长轨迹不良、情绪控制能力不稳定等特点。“大水漫灌”营造普遍遵法守法的氛围,“精准滴灌”则针对每个孩子的“病根”对症下药。这是“扶苗工程”方法论的核心。“大水漫灌”普法,筑牢思想防线。中心定期在社区、学校开展“法治小课堂”、“模拟法庭”、“禁毒防艾反诈宣传”等主题活动,将法治理念和自我保护知识像春雨一样广泛播撒,提升全体未成年人的法律素养,从源头上减少罪错行为的发生。这种氛围的营造,也让接受帮教的孩子处在一个知法、懂法的正向环境中,有助于其内心的认同与转变。“精准滴灌”矫治,唤醒内在良知。这是工程成败的关键。每一个被委托过来的孩子,都会经历一套科学严谨的流程:精准评估“画像”。司法社工首先会进行深入的社会调查,详细了解其成长经历、家庭环境、犯罪动机、心理状态等,形成一份全面的评估报告,精准“画像”,找出问题根源——是家庭关爱缺失?是交友不慎?是学业困难导致自卑?还是法律意识淡漠?一人一策“开方”。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帮教方案》。方案不仅包括规定的法治教育、社区公益服务,更强调“因人施教”。对于亲子关系紧张的,安排家庭治疗工作坊;对于有心理创伤的,进行长期心理疏导;对于学业跟不上的,链接资源提供补习;对于有就业需求的,联系企业提供技能培训。目标明确,措施具体。沉浸体验“润心”。帮教绝非枯燥的说教。中心设计了大量体验式、沉浸式的活动。组织孩子们参观革命纪念馆、看守所,在巨大的反差中震撼心灵;带领他们参与文明创建、植树造林等公益活动,在劳动中体会价值;举办阅读分享、体育竞赛、手工制作等活动,在兴趣中发现自我,重拾自信。这种“润物细无声”的体验,比任何空洞的道理都更能触及灵魂。档案跟踪“护航”。即使规定的帮教期(2-8个月)结束,中心也并未停止关怀。他们为每个孩子建立跟踪档案,定期回访,持续关注其就学、就业状况和思想动态,防止出现反复,真正做到“扶上马,再送一程”。这种“滴漫结合”的方式,既保证了普法教育的覆盖面,又确保了矫治工作的精准度和深度,真正做到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从个案干预的“绣花功夫”,到国家标准的“四梁八柱”,迅哥有约8名司法社工常年风雨兼程为迷途中的少年铺设一条更科学、更有温度的回归之路。司法社工周帅说,每位社工接手每一个“案主”,帮教档案文字材料都在一万字以上,全程做到没有节假日,24小时手机开机,真正追求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效果。
涅槃与花开——见证“雏鹰振翅”的回归新境界。从“黑客”到“学霸”的小杨。小杨曾因沉迷网络、利用技术漏洞盗取资金而面临法律制裁。司法社工发现他对计算机有着异乎寻常的天赋和热爱,只是用错了地方。帮教方案没有一味否定,而是引导他将天赋用于正途。社工为他联系了大学的计算机教授进行指导,鼓励他参加正规的编程比赛。最终,小杨不仅在比赛中获奖,更深刻认识到技术的伦理边界。帮教期满后,他发奋学习,今年成功考取了一所重点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实现了从“破坏者”到“建设者”的华丽转身。重拾“家的温度”的小雨。小雨因长期缺乏家庭关怀,与社会青年混迹在一起参与打架斗殴。针对她的问题,核心是修复亲子关系。社工多次进行家庭访谈,组织亲子沟通沙龙,让小雨和父母学会表达爱和理解。志愿者像大姐姐一样陪伴她,带她逛书店、做烘焙。“五老”志愿者王老师则用自己的故事告诉她什么是真正的坚强。渐渐地,小雨脸上的冰霜融化了,家重新有了温度。她重返校园后,性格变得开朗,成绩稳步提升,她的母亲送来锦旗,上面写着“恩同再造,情暖人心”。用技能安身立命的小杰。小杰早早辍学,无一技之长,因盗窃被处理。他对学习书本知识毫无兴趣,但动手能力很强。中心根据他的特点,没有强行要求他回学校,而是联系了一家友好的汽车修理厂,让他拜师学艺。老师傅的严格要求和小杰自己的刻苦,让他迅速掌握了核心技术。帮教结束时,他已被修理厂留用,现在已成为一名技术娴熟的技师,靠自己的双手赢得了尊严和收入。
折翼的雏鹰,需要更耐心的等待和更坚实的臂膀。宿迁市迅哥有约社工服务中心用心用情耕耘保护未成年事业,他们坚信:没有天生的坏孩子,只有需要被照亮的人生。只要社会愿意伸出温暖的手,给予科学的引导和永不放弃的爱,每一棵看似风雨飘摇的“幼苗”,都能重新扎根土壤,沐浴阳光,最终长成参天大树,翱翔于万里晴空。为了雏鹰再起飞,这份充满智慧与温度的事业,仍在继续,必将惠及更多迷途的少年与家庭。 “迅哥有约·扶苗工程”项目两年来的成功实践,证明了对于罪错未成年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惩教结合、以教为主的方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她探索出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专业矫治”的宿迁模式,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文中的未成年人均用化名)(作者:益民、罗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