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卫健委科技与产业处处长刘浚莅临德富华中医医院调研指导工作

2025-09-05 17:59:19    来源:山西中心    

本网 游之

2025年8月4日上午,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与产业处处长刘浚一行莅临德富华中医医院,就该院传承的非遗项目“曹氏通经络拔罐技法”及自主研发的“中医拔罐治疗仪系列”专利产品开展专题调研与指导工作。德富华中医医院曹富花院长围绕三项核心内容进行汇报:

18024072407866145_33.jpg

一、曹氏通经络拔罐技法的传承脉络

该技法起源于明嘉靖年间(公元1566年),由宫廷御医罗必炜(著有《太医院增補珍珠囊全赋直解目录》)首创。罗必炜突破传统拔罐认知局限,经反复实践创新出"可补可泻"的独特拔罐手法。后由其弟子传至民间,在陕西渭南华阴县一带悬壶济世,逐渐声名远播。历经六百余年传承,相关古籍已成孤本,被专家誉为"移动的文物"。1958年,云游道人将该技法及《太医院增補珍珠囊全赋直解目录》传于曹富花祖父,随其落户太原后薪火相传,曹富花现为第十一代传承人。

18030447481854026_33.jpg

二、中医拔罐治疗仪的治疗原理

该仪器以"通经络、祛瘀堵"为核心机理,秉承"经络通、百病消"的中医理论。通过拔罐产生的负压效应,实现排湿寒、祛瘀堵、通经络的三重功效,从而改善机体内环境、激活细胞代谢、调节阴阳平衡,最终达到增强免疫力、恢复健康稳态的治疗目的。

三、中医拔罐治疗仪的临床应用价值

(1)核心功能

具备双向调节、内病外治、多病同治、通经扶正、祛湿排寒、排风止痒及提升免疫力等多重功效,实现传统拔罐疗法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新增智能调理、三维通经络、病情诊断、负压可调等创新功能,显著提升治疗精准度与效果。

18035258628259621_33.jpg

(2)适用范围

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骨伤等多科室病症,包括感冒、咳嗽、高血压性眩晕、中风后遗症、头痛失眠、消渴症、颈肩腰腿痛、阑尾炎、股骨头坏死、带状疱疹、妇科炎症、痔疮、湿疹、近视及面部调理等,尤其对慢性病、过敏性皮肤病疗效突出。

作为该仪器的临床基地,德富华中医医院已累计完成16000余例临床治疗。其中88岁的郭女士带状疱疹病例颇具代表性:患者初诊时全身乏力、发热瘙痒,腰部皮肤灼热并出现水泡,夜间剧痛难忍。经中医拔罐治疗仪治疗后,水泡迅速消退,连续三个疗程后症状完全消失(患者联系电话:155-2540-7912)。

18041946256456433_33.jpg

刘浚处长在听取汇报、观摩临床案例并亲身体验后,对这项传统中医与现代科技融合的创新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智能拔罐设备操作便捷、安全有效,为中医罐疗的普及开辟了新路径,应用前景广阔。针对未来发展,他提出四点要求:

18043393156737723_33.jpg

一是强化科研攻关,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传感器等前沿技术,深入探索经络穴位与拔罐技术的内在关联,持续优化设备功能;

二是加强人才培养,通过系统培训提升医护人员的设备操作与临床应用能力,积累病例数据开展临床研究,为技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8045643281042032_33.jpg

三是筑牢安全防线,建立健全设备使用的安全监督与风险评估机制,及时排查隐患,保障服务质量;

四是加大科普力度,通过公益讲座、健康义诊、体验活动等多渠道,普及拔罐疗法的科学原理及智能设备的优势,提升公众认知度与接受度。

18051610569534223_33.jpg

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传承中创新。智能中医拔罐作为中医现代化的鲜活实践,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期待各方携手共进,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为守护人民群众健康贡献更大力量。

作者:加因锁 邢丽梅

新媒体介绍

版权声明|加盟合作|诚征英才|免责条款|保护隐私|广告服务|联系我们

易动时尚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50989088Copyright © 2025 Phonix Simulcast 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出版物许可证编号:新出发 京零字 第 海240155号

底部